“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”,“小老鼠,上灯台,偷油吃,下不来”。外婆哄我们入睡时的吟唱,是最动听的歌声,吃外婆做的饭,穿外婆纳的衣,温暖,亲切。
外婆的楼前,是青绿的菜园,外婆的田地里,是金黄的稻米,外婆的锅灶上,永远飘着那种腌制的味道,“外婆菜”,多么亲切的称呼,是我们味蕾钟情的记忆。记忆中最美的味道外婆菜炒肉末,外婆做的坛子菜,超级简单的做法,确是道非一般的下饭菜。
“湖南外婆菜”的“特色”
“外婆菜”是我们从小爱吃的一道菜,也是我们湖南特有的一道家常菜。
“外婆菜”选用多种野菜、土菜,用我们传统的制作方法晒干然后放入坛内腌制而成,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,加上肉泥、辣椒、植物油、食盐等,口感好,嚼之有劲,品之逾香,而且开胃下饭,降血脂、软化血管、滋养容颜,是难得一见的时尚湘菜。
“湖南外婆菜”的“前世”
在湖南,“外婆菜”有一个悠远的传说。
古时因为交通不发达,湖南各家女儿出嫁后,很难再回娘家省亲,于是女儿出嫁之时,做娘的都会为女儿做上一份离家的菜,咸、酸、辣、脆、甜各种滋味尽在其中。菜中滋味入女口,在娘心。因为慈母一片爱女之心,这道菜也一代代传了下来。
“十一生产队外婆菜”的“诞生”
“十一生产队外婆菜”的诞生是在湖南一个美丽的地方发生的一个浪漫故事的结晶。
二零一五年,我们老板去到美丽的凤凰古城,长途旅行,食欲不佳之际遇到了混合咸、酸、辣、脆各种滋味的“山野菜”,老板“一试钟情”,然后自己摸索、改良后,发明了一道美味的新菜品并取名“十一生产队外婆菜”。
“十一生产队外婆菜”的“味道”
“外婆菜”,吃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,一种感受,一种清雅,一份亲情,一种生活的追求。面对现代繁杂的都市,湖南人更喜欢家乡的自然,简约纯朴的美食,一杯老酒,几碟小菜,越简单越好,不张扬,不奢华,朴素的味道,亲情的味道。
湖南人记忆中的“外婆菜”
@酒鬼俯身:小时候条件不咋样,最喜欢吃辣子炒蛋。父亲当时是当兵退伍留在了北方,母亲过后世奶奶八十多,带不了我们兄妹,于是四岁那年便随父亲去了甘肃。刚到那时吃不惯面食,惦记着家乡的味道,天天哭闹着要吃米饭。父亲平时很节俭,看我哭的厉害便花了两毛钱,买了蛋和青椒炒给我吃。这段记忆已经变的模糊,但青椒炒蛋却变成我今生最爱的美食。
@钟离元痕:小时候什么都好吃,都是绿色食品,但是经常受饿,只要能吃饱就好。奶奶外婆做的菜我都喜欢。可是现在吃不到了,还是家好,回到家乡才吃得到。
@向日葵:最喜欢吃妈妈做的擂辣椒,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,味道太完美。小时候要有肉票才能吃肉,可是我从小不喜欢吃肉,就喜欢这两样,香味没有词语可以形容,只有品尝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妙。
@沙师兄:小时候很难吃到肉,最喜欢吃的就是外婆做的鱼了。外婆自己是不喜欢吃鱼的,为了给我们改善生活经常带着我们去河里抓鱼,然后做给我们吃解馋。
“十一生产队外婆菜”,藏在心底的温暖,不仅仅是一个味道,更是一种思念,是味蕾的记忆,是亲情的标签,是对童年时光最温馨的回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