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菜虽小,却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。
最懂这个道理的大概是北京人。 华威桥东有一位卖麻辣咸菜的大爷,买咸菜得预定,据说连外交部的餐厅也吃这个麻辣咸菜,网友也说比六必居的好吃。关键是这大爷人逗、嘴甜、处处垫着话儿,管四五十岁的阿姨叫姑娘,管20多岁的叫美女,夸得你都不好意思,有次大老远见着我走过去就说:“呦,这么漂亮的姑娘,打着灯笼都找不到。”这咸菜丝儿有多好吃呢,我一度用它就牛奶,夏天用它就西瓜,十分上瘾。
他打扮得还特别新潮,有次我问起他怎么干起了这行,才知道他竟是下岗工人,早年在酱园工作,后来就自己支起了这个摊儿:“总不能无所事事啊,旁人吃着高兴,我也高兴。” 这酱菜其实和老北京人的性格一样:两毛钱一袋又怎样,好吃起来还不是把粥饭点染得津津有味。自己呢,在这名人辈出的城市当中,虽然下岗了落魄了,但得活成自己的角儿,可不能小瞧了自己。 这样令人记忆深刻的小菜配角还有很多,你绝不知道什么时候,正菜的风头已经被小菜抢尽—— - 酱菜代言人一号:王妈 - 比如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,最让我惊艳的是闫妮演的那个处理黑帮家事的王妈。 一开始,几个大佬在打麻将三缺一,叫她来,她瞥一眼直接说:“我没空。我有一大堆事情要管。”转身就要走。接着张老板对她说:“小张他天天给你送点心,送小菜,你这样寒酸他,小心他把你下毒,我们都要跟着你倒霉。”她瞪着眼睛十分狠毒地说:“伊敢,我剥了伊的皮。”颇有王熙凤的架势。 在主人在大佬面前,她任性又不留情面,一点也不把自己当下人。因为她料理的不仅是一日三餐,还是整个家庭,人人都礼让她三分。 王妈死的第二天早上,陆老板儿子说:“怎么只只小菜味道都变掉啦?是王妈昨天没困好觉呢,还是你们谁又惹她不开心啦?” 难道她走了,那些厨子就不会做菜了么?大家都知道,她一走,人心都散了。 小菜不好吃,粥也咽不下。她就像那小菜,既让你觉得有滋有味,又能给你拖着底,让你安心。 - 酱菜代言人二号:王夫人 - 如果要说酱菜最辉煌的时刻,那一定是《红楼梦》里让多少人都垂涎三尺的“茄鲞”: “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切了,只要净肉,切成碎钉子,用鸡油炸了,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,新笋,蘑菇,五香腐干,各色干果子,俱切成丁子,用鸡汤煨干,将香油一收,外加糟油一拌,盛在瓷罐子里封严,要吃时拿出来,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。” 一道茄鲞要花十头鸡来配,实在辜负了酱菜朴实无华不争荣宠的本意。 书里也说到过正常人家的酱菜。75回中秋开夜宴中,各府孝敬上来几道佳肴,都不让贾母满意,独独王夫人拣了一样“椒油莼齑酱”送去,让贾母颇为高兴“这样正好,正想吃这个“。说“莼齑”大家一定陌生,其实就是新鲜莼菜切碎拌上盐粒、姜末、葱末、椒油腌制而成。得了酱菜的贾母于是问:“有稀饭吃些罢了。”尤氏便捧来一碗红稻米粥给她。 素日里一心吃斋念佛的王夫人,这时就看出了她的聪明,她太了解贾母了,只用一碟小小酱菜就抓住了贾母的心,这个时候,那碗红稻米粥的主食到成了椒油莼齑酱这味小菜的配角。 - 酱菜代言人三号:袁枚 - 两百多年前,有一位不会做饭的吃货更是深谙此道,他写出了“食谱界的九阴真经”——《随园食单》,并且在书中单辟一章来说小菜:“腌冬菜黄芽菜,淡则味鲜,咸则味恶。然欲久放非盐不可。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,上半截虽臭烂,而下半截香美异常,色白如玉。” 如果换做是不懂酱菜的人,一定会直接弃了这缸酱菜,哪里知道臭烂恶心的上半截下面还藏着色白如玉的下半截宝藏? 他后来当了官,又辞了官,隐居在随园里,只想做一个清雅贤士:“小菜佐食,如府史胥徒佐六官也,醒脾解浊,全在于斯。” 这也是他的聪明,官吏小卒是不能小觑的,那么最好做一位自由随意的平头百姓,只要自己有才,不管在哪里,也能让后人记住。 酱菜脑残粉,乾隆 但是小小酱菜也不止是属于平头百姓。 最近看了《皇上吃什么》才知道,酱菜这样不起眼,竟早就登上了皇上的餐桌。 清朝的皇帝娘娘们,对于酱菜毫不陌生。乾隆皇帝的酒肴膳单里、慈禧太后的下午茶点里,都有它们的身影。久而久之,酱菜便成了皇帝正餐四十八品中的常客,十分有麻雀变凤凰、小菜变大菜之势。